「那場車禍後,每晚閉眼都會回到車禍現場」
的士司機阿強輕描淡寫地說,但他的手指正無意識地掐著手臂——這是他每次回憶起救護車聲時的習慣動作。兩年前那場車禍後,他至今不敢開車,午夜夢迴總聞到根本不存在的汽油味,甚至會突然「回到現場」:方向盤的觸感、玻璃碎裂的聲音,全都鮮明得像親歷其境。
創傷後壓力症(PTSD)是經歷重大創傷(如意外、性侵、災難)後出現的長期心理反應,患者可能透過噩夢、閃回(Flashbacks)反覆經歷創傷,甚至情感麻木。
為什麼創傷會不斷重現?
創傷後壓力症(PTSD)並非單純的「心理陰影」,而是大腦對極端威脅的一種異常反應。根據 DSM-5,PTSD 的症狀可分為四大類:
1. 侵入性症狀:
o 閃回(Flashbacks):患者會突然感覺回到創傷現場,甚至聞到當時的氣味或聽到聲音。
o 噩夢:睡眠時反覆夢見創傷事件,導致長期失眠。
2. 逃避行為:
o 刻意避開與創傷相關的人、地點或話題,例如車禍倖存者拒絕乘車。
3. 認知與情緒的負面改變:
o 對世界失去信任,產生「為什麼是我?」的自責感。
o 情感麻木,對原本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
4. 過度警覺(Hyperarousal):
o 易怒、難以專注,一點風吹草動就驚嚇反應過度。
記憶迴路的循環
通常創傷記憶會隨時間淡化,但神經科學研究發現,PTSD 患者的杏仁核(恐懼中樞)過度活躍,不斷標記創傷事件「這十分重要,要存100份備份!」
相反,前額葉皮層(負責理性思考)的功能受損。2022年《Neuron》期刊研究發現,患者的前額葉對杏仁核的控制力比常人弱40% 。難怪會出現「知道很安全但身體就是怕」的矛盾。此外,海馬體(記憶整合區)體積較小,使創傷記憶無法被正常處理,因而不斷重現。
如何走出創傷?大腦記憶碎片整理
PTSD 的治療目標是幫助大腦「重新歸檔」創傷記憶,讓它成為過去式,而非持續影響當下。
1. 心理治療
• 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治療(EMDR):
透過眼球運動能激活類似REM睡眠的記憶重整機制,幫助大腦重新處理創傷記憶,減少其情緒衝擊。
2. 藥物治療
• SSRIs(如 Sertraline):可減輕憂鬱、焦慮症狀。
• Prazosin:用於減少與創傷相關的噩夢。
若 PTSD 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或出現自殺念頭,應立即尋求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協助。
參考文獻
• van Rooij et al. (2022). Trauma-induced loss of cortical control over the amygdala. Neuron.
• 香港創傷心理學會(2023)《PTSD的神經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