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關係中,財務問題經常成為夫妻爭執的根源。根據研究,長期關係中約40%的夫妻將財務爭議視為首要矛盾,而每日約有5%的夫妻爭吵因錢而起。在香港,由於家用分配、私房錢及家庭開支的分歧,夫妻之間的錢財矛盾尤為普遍。這種情況下,夫妻很容易感受到挫敗、不被尊重、憤怒甚至失落,嚴重時甚至影響雙方的生活動力與情感連繫。
家用分配上的爭議,往往因雙方對家庭角色及財務責任的期待不同所致。例如,一方是全職主婦,未有穩定收入,另一方有收入但可能不願坦白經濟狀況,或雙方對私房錢的擁有與透明度有不同看法,都會造成不信任和矛盾。一些情況下,即使是家庭主婦節省家用、另存私房錢作投資,也可能引發丈夫誤解與不滿,進而減少家用,導致衝突。
以下是幾個解決家用分配及家庭開支分歧的可行方法:
制定家庭理財目標與預算
夫妻雙方應共同商議未來的財務計劃,例如置業、育兒、旅遊等重大開支,並定期檢討預算與收支狀況,靈活調整家庭財政安排。透過共同設定目標,有助增強雙方責任感及合作意願,減少因不確定未來開支而產生的壓力和矛盾。尊重與理解雙方需求
承認家務勞動的價值,尤其是非收入型勞動(如家務、育兒)同樣應視為家庭財務承擔的一部分。理解彼此在家庭角色及經濟貢獻上的不同,有助減少因期待不符而引起的誤會和矛盾,促進夫妻互相支持與尊重。坦誠溝通與恆常管理:夫妻應定期進行坦誠而開放的財務對話,適當分享彼此的收入、支出及整體財務狀況。建議明確列出家庭日常開支項目,例如房租、水電、伙食、子女教育等,並根據雙方收入比例及家務付出合理分擔開支。
建立透明財務制度:在「公」與「私」的財務安排上,並無絕對的對錯標準,重點是夫妻雙方能夠一起討論,找出適合自己家庭的平衡方式。夫妻可根據收入比例、需求及目標,靈活調整制度。定期檢視並透過共享工具提升透明度,有助避免猜忌,增強信任。
何時需要尋求專業婚姻輔導幫助?
當夫妻因家用分配及財務問題經常發生爭執,情緒失控,溝通陷入僵局,甚至影響子女福祉時,建議尋求婚姻輔導專家的協助。婚姻輔導能幫助夫妻探索彼此的需求和財務態度,建立有效溝通橋樑,重塑互信關係。輔導過程中,輔導心理學家會運用心理學理論與輔導技巧,協助雙方解決根本的財務與情感問題,達至家庭和諧。
在婚姻輔導中,夫妻將可以學習如何:
有效表達與聆聽對方的財務憂慮和需求
共同制定可執行的家庭預算和理財計劃
探索與化解因錢引起的情緒困擾,如焦慮、失望與憤怒
建立財務透明度與信任
增進彼此理解,強化伴侶關係與情感支持
總結而言,家用分配與私房錢引起的家庭開支分歧是香港夫妻常見的爭執根源,但透過坦誠溝通、合理分擔及專業婚姻輔導,夫妻有望化解金錢矛盾,重建和諧共處的家庭氛圍。
Reference
Meyer, D., & Sledge, R. (20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lict topics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 dynamic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43(2), 306-323.
Papp, L. M., Cummings, E. M., & Goeke‐Morey, M. C. (2009). For richer, for poorer: Money as a topic of marital conflict in the home. Family relations, 58(1), 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