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堂

心理學堂
特殊教育需要(SEN)巡禮
自閉症譜系障礙(ASD)
甚麼是自閉症譜系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種先天性的神經發展障礙,當中包括自閉症(Autism)、亞斯伯格症 (Asperger’s Syndrome) 以及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PDD)。ASD涵蓋了從社交溝通到認知、情感和行為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困難和發展差異,並影響患者與他人的互動。這種障礙通常表現為重複行為、有限的興趣或異常的感官反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的數據顯示,全球約有百分之一的兒童受其影響,症狀多在三歲前開始顯現。
成因

成因未明

  • 遺傳因素:有ASD的家族史
  • 環境因素:母親懷孕期間受病毒感染或分娩時因難產導致嬰兒腦部缺氧受損、 幼兒期間的感染導致腦部受損
  • 大腦結構及功能異常:腦部的不同部位如小腦等出現結構異常, 大腦功能如心智解讀、 中樞統合和執行功能有缺損
病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ASD的症狀普遍被分為以下幾個部份:

  • 社交互動能力困難:表現冷漠、被動,或過分熱情、古怪,難以察覺別人的社交訊息及情緒反應
  • 非語言溝通困難:難以了解語氣和身體語言,亦難以用語言和非語言訊息去表達自己的意思
  • 發展人際關係困難:欠缺社交技巧,難以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只與有共同興趣的人作伴
  • 重複行為:表現出重複性的行為模式、利用物品或語言的重複性,或者固執於特定的日常例行活動﹔在興奮,苦惱或煩躁時,可能會做出重復刻板的動作,如拍手,來回奔跑,撞頭等
  • 固執不變:過分遵守原則及常規,難以適應生活上的轉變
  • 狹隘興趣:興趣異常專一,玩意及遊戲技巧亦比較單一、重複及欠缺變化,對個別物件或興趣過分沉迷
  • 感知體驗異常:可能在感官方面有過高或過低的反應,以致過份追求或逃避一些日常的感官刺激
  • 以上病徵必須出現在發育早期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通過分析行為的前因及後果,用正面獎勵來強化有益的行為,對患者的智力功能、語言發展、日常生活技巧和社交功能產生正面影響。
  • 結構化教學法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ACCH):適用於學校和家居,透過視覺提示(如圖片)將環境有系統地分怖和安排,明確向患者指出應在哪些地方做哪些行為,有助孩子理解不同環境之間的關係,並提升其獨立工作及學習能力。
  • 藥物治療:儘管現時尚未有針對ASD的藥物,一些相關的精神或行為症狀,例如具侵略性或自我傷害的行為、情緒困擾和過度活躍,可透過藥物減低其徵狀。
怎樣知道子女是否有ASD?

可觀察子女是否出現以下情況:

社交溝通和社會互動方面:

  • 欠缺恰當的社交技巧,例如缺乏眼神交流和面部表情、聲音太大或太細、說話重覆、用詞古怪等
  • 欠缺同理心,難以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 因此容易因錯誤理解社交情況或形勢而產生誤會或出現不恰當的行為
  • 難以理解社交禁忌和明白非直接的溝通模式,如比喻、諷刺等說話
  • 過於堅持己見,並拒絕妥協,較易因此與人發生爭拗
  • 甚少主動與人溝通或分享自己的經驗 、所見所聞或有趣和特別的事情

重複及局限性的行為模式和興趣:

  • 固執,難以接受任何轉變
  • 無法接受自己不曾考慮或接觸過的事情
  • 難以放棄自己的生活習慣、原則和價值觀
  • 興趣通常狹窄,但對有興趣的十分了解,空閒時也會只進行與興趣有關的活動,例如某些患者喜歡巴士,便會對所有巴士路線、型號、出產地等都十分了解,限時也只會做與巴士有關的活動
  • 可能會重複一些動作或句子、日常以重複的方法或次序玩相同的玩具、每天以一樣的流程生活等

其他有機會出現的情況:

  • 有過於敏感或遲鈍
  • 對特定的聲音、光線、氣味、味道、或觸摸的反應過敏或冷漠
  • 異常地追求或逃避某種刺激
  • 因中樞統合及執行功能缺損而不能明白課堂內容,亦可能會出現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難以安排做事先後次序、欠缺規劃等問題
如果我的子女有ASD,我應該找誰幫忙?
  • 請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教育心理學家 – 學業相關技能訓練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https://doi.org/10.1176/appi.books.9780890425596
  • Autism Speaks. (n.d.).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 https://www.autismspeaks.org/applied-behavior-analysis
  • Warren, Z., Veenstra-VanderWeele, J., Stone, W., Bruzek, J., Nahmias, A. S., Foss-Feig, J. H., Jerome, R. N., Krishnaswami, S., Sathe, N. A., Glasser, A. M., Surawicz, T., & McPheeters, M. L. (2011).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view Number 26: Therapie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Rockville (MD):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US).
  • 武文鸚與張鵬 (2016)。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生物基礎。 心理科學進展。 24(5),739–752。 https://doi.org/10.3724/SP.J.1042.2016.00739


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DHD)
甚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是一種神經發育性精神障礙。患者通常會出現注意力散渙,活動量過多及自制力弱,執行功能亦較一般人低,症狀多在12 歲前開始顯現。AD/HD可分為三個子類型:專注力失調型、過度活躍及衝動型和合成類別。
成因
  • 遺傳因素:有AD/HD的家族史
  • 大腦結構異常:大腦負責控制注意力和抑制衝動的區域在結構、大小、功能及聯繫上與一般人有異,導致腦部發展速度較一般人緩慢
  • 懷孕問題:在懷孕和生產時造成腦部損傷,例如早產、生產過程導致胎兒缺氧、營養不良
  • 其他因素:兒童成長和生活環境、孕婦使用毒品和接觸某些化學物質等
病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AD/HD的症狀普遍被分為以下幾個部份:

  • 注意力散渙:注意力不集中和短暫並容易受外界干擾而分心﹔做事欠缺條理,對細節亦不留心,常有疏忽
  • 活動量過多:難以在課堂中安坐,經常手舞足蹈或不停地把玩附近的東西
  • 衝動:經常沒有考慮後果便衝動行事並經常不待問題完成便搶着說出答案﹔打斷別人對話及遊戲,沒有耐性去輪候,也不能忍讓﹔難以依循步驟去工作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行為治療:行為矯正及技巧訓練:通過為患者訂立作息時間表、以簡單易明的指示代替責備、清晰的賞罰行為計劃等行為訓練,幫助患者控制過度活躍的行爲及有效地提升其專注力、組織力、自制和學習能力
  • 藥物治療:中樞神經刺激劑如鹽酸甲酯 (Methylphenidate / Ritalin) 能有助改善患者的專注力及衝動和過份好動的徵狀。非中樞神經刺激劑如阿托莫西汀 (Atomoxetine / Strattera)能有助治療如抑鬱症等其他並存的疾病,同時亦能避免興奮劑帶來的副作用。
怎樣知道子女是否有AD/HD?

可觀察子女是否出現以下情況:

注意力不集中:

  • 經常忽略細節,常有不小心的錯誤
  • 難以維持專注力
  • 容易分心
  • 常常像沒有聽到別人對他說話
  • 不能貫徹地執行指示
  • 組織能力不足,做事欠條理
  • 不喜歡或逃避需要思考或需持久專注力的工作
  • 經常遺失物品
  • 經常忘記日常中的活動與細節

活動量過多/衝動:

  • 經常扭動身體,無法安坐
  • 經常離開座位
  • 在不適當的時候,經常四處走或爬高爬低
  • 常常無法安靜地玩耍或從事休閒活動。
  • 「無時停」,看似「著了摩打」
  • 說話過多
  • 常常在問題還沒有問完之前已搶答/插咀
  • 不能耐心排隊輪候或忍讓
  • 經常打擾別人對話或遊戲
如果我懷疑子女有AD/HD,我應該怎樣做?
  • 請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教育心理學家 – 學業相關技能訓練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讀寫障礙 (SpLD)
甚麼是讀寫障礙讀寫障礙(Specific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Reading and Writing)又名讀寫困難,是一種最常見的特殊學習困難(Specific Learning Difficulties, SpLD)。特殊學習困難泛指一系列學習異常的表現,例如在閱讀、 寫作、數學、動作協調等方面有顯著的困難。患有讀寫障礙的兒童即使在智力及感官功能方面均屬正常,但在處理文字的讀音及字形結構等方面會出現困難,影響其認讀、閱讀理解和書寫能力。
成因

成因未明

  • 遺傳基因:有讀寫障礙或其他學習障礙的家族史
  • 大腦結構及功能異常:大腦掌管語言的區域在結構、功能及聯繫上與一般人有異
  • 早產:早產兒或出生時體重過輕
病徵
  • 不正確或缓慢且費力的文字閱讀:朗讀單字錯誤或緩慢而猶豫、經常性地猜字、拼音讀字有困難
  • 對所讀字義的理解有困難:雖可以正確地唸讀,但無法理解所讀文字的順序、關係、推論或深層意義
  • 拼音困難:增加、省略、錯誤替代母音或子音
  • 書寫表達困難:在句子中出現多種文法、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文章段落組織性差、文意表達缺乏清晰度

學習與運用學業技能(academic skills)上有困難,即使有額外或針對性的指導,以上症狀仍持續出現6個月或以上。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多感官學習法(multisensory learning)
  • 優勢管道學習:發掘孩子較容易掌握的某一學習模式。例如孩子在視覺記憶方面較強的,可嘗試把文字視像化;或以繪圖的形式把文字的意義連起來
  • 感覺統合訓練:透過一連串感覺渠道的活動,提高兒童的體能協調能力、組識能力和程序安排能力,以改善兒童執筆的姿勢及力度、閱讀及抄寫的準確性和速度等問題。
  • 讀寫技巧訓練,例如look, say, chase, cover-write, check.
  •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以提升專注或控制衝動性
樣知道子女是否有讀寫障礙?

可觀察子女是否出現以下徵狀:

閱讀表現

  • 難以辨別常見的字詞,會讀錯或混淆讀音相近的字詞
  • 閱讀速度緩慢,影響流暢度
  • 即使能認讀文字,卻未能完全理解內容

書寫表現

  • 抄寫速度慢
  • 筆順錯誤
  • 字體部件不合比例、字距不平均或字寫在橫線以下
  • 寫錯字、經常漏寫/多寫了筆劃或文字
  • 把文字的部件左右/上下倒轉或寫成「鏡面字」(reversal/ inversion)
  • 混淆同音或讀音相近的字詞,如「世界/世介」、「改變/改便」
  • 混淆慣用詞序,如「練習/習練」、「要求/求要」/插咀
  • 字母連接不良、串錯字或拼寫錯誤
  • 字母順序置換(transpositions),如m/w、u/n
  • 省略字母(omissions),如palace/place、selection/section

其他

  • 讀寫能力顯著低於其生理年齡和智力的預期水平
  • 口語或文字表達能力欠佳
  • 專注力較弱,不能持續集中或經常抓錯重點
  • 組織能力和記憶力一般,欠缺組織架構去理解,分析和處理資料,容易忘記學過的字詞和知識
  • 學習動機低落,對自己低劣的成績顯得無能為力,不設法改善
  • 自我概念差,長期學業上的失敗使自信心和自我價值低落
如果我懷疑子女有SpLD,我應該怎樣做?
  • 請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li>
  • 教育心理學家 – 學業相關技能訓練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言語障礙 (SLD)

甚麼是言語障礙


言語障礙 (Speech and Language Impairment) 是指一個人在語言表達和理解方面遇到困難的情況。這種困難可能涉及口語、書面語言或兩者都有。言語障礙可能是由於生理、神經、認知或發展問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於受傷、疾病或其他因素導致的。

  • 發音障礙:這包括無法正確發出聲音、替換或省略聲音,或在言語中出現不正常的音節組合。
  • 語言障礙:這包括無法正確使用語言的結構、詞彙和語法,以及有困難理解和使用語言的能力。  
  • 流暢障礙:這是指有困難維持流暢的語言產出,例如出現斷斷續續的言語、重複詞語或詞語的部分。
  • 傳達障礙:這是指有困難有效地傳達意思,包括在語言表達中缺乏組織性和清晰性,以及在理解他人言語時困難。

成因
  • 發育因素:某些人可能天生就有與語言相關的發展問題,這可能與基因或遺傳因素有關。例如,某些人可能具有語言發展遲緩或語言障礙的家族史。
  • 神經生理因素:言語障礙可能與大腦的發育或功能有關。例如,腦部損傷、腦中風、腦瘤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可能導致言語障礙。
  • 認知因素:一些人可能由於認知障礙或學習障礙而在語言表達和理解方面遇到困難。這可能涉及對語言的結構、詞彙和語法規則的理解困難。
  • 聽力障礙:聽力損失可能對語言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如無法正確聽到和理解語言的聲音和聲調,則會對語音發音和語言理解能力造成困難。
  • 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也可能對語言發展產生影響。例如,缺乏語言刺激和豐富的語言環境可能限制語言發展。
病徵
  • 發音障礙:這包括無法正確發出聲音、替換或省略聲音,或在言語中出現不正常的音節組合。
  • 語言障礙:這包括無法正確使用語言的結構、詞彙和語法,以及有困難理解和使用語言的能力。  
  • 流暢障礙:這是指有困難維持流暢的語言產出,例如出現斷斷續續的言語、重複詞語或詞語的部分。
  • 傳達障礙:這是指有困難有效地傳達意思,包括在語言表達中缺乏組織性和清晰性,以及在理解他人言語時困難。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聽力輔助裝置:對於患有聽力障礙的人,聽力輔助裝置(如助聽器或植入式聽力裝置)可以提供聽力支持,從而改善他們的語言理解和發音能力。
  • 增強溝通策略:言語障礙的人可以通過學習和使用增強溝通策略來改善他們的溝通能力。這可能包括使用圖像、手勢、書面通訊或輔助通訊工具(如語音生成器或電子輔助通訊裝置)。
  • 家庭和學校支持:家庭和學校的支持對於言語障礙的治療非常重要。家庭成員和教育者可以與言語治療師合作,提供支持、練習和適當的環境,以促進言語和語言的發展。
  • 早期干預:對於兒童而言,早期干預是非常重要的。早期識別和干預可以提供更早的治療和支持,以促進語言發展和溝通技能的發展。

我應該找誰幫忙?


請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智力障礙 (ID)

甚麼是智力障礙


智力障礙(Intellectual Disability),也稱為智能障礙,是一種發展障礙,其特點是智力功能的明顯受限,並且伴隨著在日常生活中的適應能力方面的困難。智力障礙通常在兒童時期開始,並持續到成年。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不僅涉及智力方面的困難,還包括語言、學習、社交和日常生活技能等方面的限制。

以下是一些智力障礙的常見特徵:


成因
  • 遺傳因素:遺傳因素在智力障礙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某些基因突變、遺傳疾病或遺傳症候群(如唐氏綜合症)可以導致智力障礙的發生。
  • 先天因素:胎兒在母親懷孕期間可能受到一些先天因素的影響,如母親的感染、藥物濫用、酒精或毒品的暴露,以及胎兒的腦部發育異常等。
  • 環境因素:早期的環境刺激和營養不良等因素也可能對智力發展產生影響。例如,缺乏適當的營養、早產、嚴重的童年創傷或遭受虐待等都可能導致智力障礙的發生。
  • 母親的健康狀況:母親在懷孕期間的健康狀況也可能影響胎兒的智力發展。例如,母親的甲狀腺問題、高血壓、糖尿病、缺乏營養或受到毒物暴露等都可能對胎兒的腦部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病徵
  • 學習困難:智力障礙者在學習和記憶方面可能遇到困難,需要較長時間和更多的努力才能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
  • 低智商:智力障礙的主要特徵是智商(IQ)明顯低於正常範圍。一般而言,智力障礙的診斷標準是智商測試結果在70以下。
  • 語言障礙:智力障礙者可能在語言發展方面遇到困難,包括理解和表達語言的能力。
  • 社交和溝通困難:智力障礙者可能有困難理解社交情境和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他們可能在社交技巧、情感表達和人際關係方面遇到困難。
  • 日常生活技能困難:智力障礙者可能在日常生活技能方面遇到困難,如自我照顧能力(如衣著、飲食、個人衛生)、時間管理、財務管理等。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教育和訓練:教育是治療智力障礙的核心方法之一。個體化的學習計劃可以根據個人的能力和需求來制定,以幫助他們掌握語言、學習、社交和日常生活技能。這可能包括特殊教育課程、教學策略的調整和支持服務。
  • 適應性技能培訓:適應性技能是幫助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獨立和自主地生活的能力,如自我照顧、社交互動、時間管理、財務管理等。適應性技能培訓的目標是提供實用的技能和策略,以增強個體的自主性和生活質量。
  • 語言和溝通治療:對於智力障礙者,語言和溝通治療是重要的。這可能包括語言訓練、語音治療、給予輔助溝通工具(如圖片、符號或增強現實技術)等,以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表達和理解的能力。
  • 行為治療:行為治療是一種基於學習原理的治療方法,用於幫助智力障礙者發展適應性行為和技能。這可能包括正向強化、行為塑造、行為管理和社交技巧訓練等策略。
  • 家庭支持和培訓:家庭成員的參與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提供家庭支持和培訓,幫助家庭成員理解智力障礙,學習適當的支持策略,以及促進個體的發展和參與。
  • 社交技能訓練:智力障礙者可能在社交互動方面遇到困難。社交技能訓練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模擬情境和直接指導等方式,幫助他們學習和提高與他人的社交技巧。
Reference

選擇性緘默 (SM)

甚麼是選擇性緘默

選擇性緘默(Selective Mutism)是一種兒童發展障礙,表現為在特定社交情境下,兒童無法說話或表達語言,儘管他們在其他情境下能夠正常地使用語言。

成因
  • 遺傳因素:遺傳可能在選擇性緘默的發展中起一定作用。有些研究表明,有家族成員有焦慮症或選擇性緘默的孩子更有可能發展出選擇性緘默。
  • 神經生物學因素:一些研究指出,與選擇性緘默相關的腦區可能存在功能上的差異。神經傳遞物質如血清素和多巴胺可能也在發病機制中扮演一定角色。
  • 環境因素:環境壓力和社交經驗可能對選擇性緘默的發展有影響。例如,過度的壓力、情感困擾、家庭或學校的變動、語言障礙的負面經驗等都可能導致選擇性緘默的出現。
病徵
  • 社交焦慮:選擇性緘默與社交焦慮緊密相關。孩子可能因為擔心被評價、被拒絕或被嘲笑而感到焦慮,從而選擇不說話。
  • 語言和溝通困難:有些孩子可能在語言和溝通方面遇到困難,這可能導致他們退縮和選擇不說話。
  • 無法在社交情境中說話:選擇性緘默的孩子通常在某些社交情境下(如學校、公眾場所)無法說話,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或需求。然而,在其他情境下(如在家中或與親密的人在一起),他們可以正常地使用語言。
  • 持續時間:選擇性緘默的症狀通常持續超過一個月,並且在多個場合中都會出現。
  • 焦慮和恐懼:這些孩子可能會感到焦慮和恐懼,尤其是在需要使用語言進行社交互動的情境下。他們可能擔心被評價、被嘲笑或被拒絕,因此選擇不說話。
  • 廣泛社交退縮:除了無法說話外,這些孩子還可能在社交情境中表現出其他退縮行為,如躲避眼神接觸、避開與他人的互動,或表現出害羞、緊張或不自在的態度。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學校支持:學校教育者和輔導員可以提供支持和協助,以創建支持性的學習環境。這可以包括與學校團隊合作,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提供社交技巧訓練和鼓勵積極參與課堂和社交活動。
  • 語言治療:語言治療師(言語治療師)是選擇性緘默治療的關鍵專業人士。他們可以評估孩子的語言和溝通能力,並提供個體化的治療計劃。語言治療的目標包括增加語言表達能力、減輕焦慮、提高自信心、促進社交技巧和溝通能力的發展。
  • 行為療法:行為療法是一種基於學習原理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克服選擇性緘默。這包括逐步曝露和逐步增加社交互動的練習,以及使用正向強化和鼓勵來增加說話行為。
  • 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可以幫助孩子識別和改變負面的思維和信念,並學習應對焦慮和挑戰的技巧。這可以幫助他們減輕焦慮,增加自信心,並建立積極的自我評價。
  • 家庭治療:家庭治療可以提供支持和教育給孩子和家庭成員,並幫助他們理解和應對選擇性緘默。這可以包括家庭成員的參與和支持,以及提供有助於孩子溝通和社交技巧發展的環境。

我應該找誰幫忙?


請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公開試及校內考試是否有調適安排?
  • 延長考試時間:學生可能被授予額外的時間來完成考試,以彌補處理速度或專注力方面的困難。
  • 考試環境調整:學生可能需要在較小的考試環境中進行考試,以減少干擾和刺激。這可以包括提供單獨的考場或降低噪音水平。
  • 使用輔助工具:學生可能被允許使用輔助工具,如計算器、電子字典或調整字體大小的電子設備。
  • 至於因能力的嚴重缺損而無法應考某些 科目或某些科目的某些部分的學生,學校可能需要考慮豁免他們應考部分的考 試或另設試卷。
  • https://sense.edb.gov.hk/uploads/page/integrated-education/guidelines/sea_guide_c.pdf
英語學習困難
  • 特定學習領域的困難
  • 在聽、說、讀、寫英語方面遇到困難的情況
  • 語音意識
    學生對語音意識的辨識和操縱語音的敏感度或能力較弱
  • 拼字意識
    學童對字母組合的知識低道致未能辨識和辨別單字
  • 表達性和接受性詞彙
    對於第二語言學習者, 英文詞彙知識的基礎較差會影響學童的閱讀和聽力任務表現


資優

某個或多個方面表現出優異才能或潛力的學童

包括智力、學術成就、創造力、藝術才華、領導能力、音樂才能、運動技能等
成因
  • 遺傳因素
  • 神經發展:大腦可能更高效地組織和處理信息,使他們能夠更快速地理解和學習新知識。
  • 通常具有強烈的自我驅動力和內在動機,他們對學習和成就有著高度的興趣和熱情,並且會自我設定挑戰和追求卓越。
特徵
  • 在智力測驗中通常表現出優異的成績,其智商超過一般人口中的大多數人。
  • 通常能夠迅速掌握新知識和概念,領悟力強,可能需要更多的學習挑戰和加深的內容。
  • 通常具有豐富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能夠提出新穎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 通常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投入,並能夠長時間保持專注。
  • 運用辭彙的能力,超越他們同年齡或班級的小朋友 。
  • 經常查根問底 。
  • 不需別人的協助而能大量的閱讀,不怕深奧的讀物,甚至喜歡閱讀難 度達成人水平的書籍 。
  • 資優兼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 同時擁有優秀的智力或才能,以及在某些學習領域中遇到困難
  • 被稱為「二元特殊性」


精神健康巡禮
焦慮症 Anxiety (Panic Disorder), OCD, Social Anxiety, phobia
甚麼是焦慮症?
  • 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有很多種,包括驚恐症(Panic Disorder)、社交恐懼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和;特定恐懼症 (Specific Phobia)等。焦慮症和一般的焦慮情緒不同,患者的焦慮感會持續存在,並嚴重干擾他們的生活。
  • 驚恐症(Panic Disorder)的患者會經歷反覆出現無預警的恐慌發作(Panic Attack),並伴隨著對未來可能再次發作的強烈焦慮。醫院管理局指出,恐慌症是一種常見的焦慮症,約有2-6%的人患有。
成因
  • 遺傳基因:有驚恐症的家族史
  • 先天性格:天生較容易受到壓力或負面生活環境的影響
  • 生理因素:腦部神經遞物質 (例如血清素) 異常
  • 環境因素:過往經歷,生活壓力,重大生活轉變
  • 其他因素:較長的工作時間、 家庭教育模式、持續性的負面思考模式等
病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驚恐症 (Panic Disorder) 的症狀包括:

  • 反覆岀現突發性的恐慌發作 (Panic attack) ,在幾分鐘內達到高峰
  • 持續對恐慌發作 (Panic attack) 出現擔憂或焦慮情緒,並且難以控制
  • 在恐慌發作(Panic attack)期間,可能出現的生理和心理症狀:
    • 心跳加速、心悸或心臟跳動感
    • 出汗
    • 震顫或顫抖
    • 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 喉嚨緊縮或有窒息感
    • 胸口痛或不適
    • 噁心或腹部不適
    • 頭昏或昏厥感
    • 感到不真實或分離感
    • 感到失去控制或害怕瘋狂
    • 害怕死亡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CBT)是一種廣泛應用於驚恐症治療的方法。它幫助患者識別和改變負面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以減輕驚恐症狀。CBT還教授應對焦慮的技巧和策略,以幫助患者處理焦慮情緒和壓力。
  • 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血清素類抑制劑和苯二氮䓬類藥物(如苯巴比妥鈉)。藥物治療應在醫生監督下進行,並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評估和調整,以舒緩情緒問題。
  • 放鬆技巧和壓力管理:旨在幫助患者放鬆身心,減輕驚恐症狀。深呼吸、漸進性肌肉鬆弛、冥想和正念練習等方法都可以減少焦慮感受並增強情緒調節能力。
我應該找誰幫忙?
  • 請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社交恐懼症 Social Anxiety
甚麼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是焦慮症的一種,患者對社交情境感到焦慮或恐懼,並對自己、他人及社交方面抱有負面思想。他們常感受到社交場合中被監視,並擔心自己的緊張症狀會被發現,從而影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甚至遭到嘲笑或譏諷。他們會漸漸避開這些場合,逃避解決。
成因
  • 遺傳因素:社交恐懼症可能與遺傳有關,但具體是否與基因相關仍需進一步研究。有研究表明,社交恐懼行為可能受到家庭成員的模仿影響。
  • 腦部神經傳遞物質:科學家發現社交恐懼症與腦部神經傳遞物質的不平衡密切相關。例如,患者對調節情緒的血清素可能特別敏感,或者另一種神經傳遞物質多巴胺較一般人較少,這些因素可能使他們更容易出現社交恐懼症的症狀
  • 恐懼反應過度:腦部的杏仁核負責調節恐懼反應,一些研究表明,社交恐懼症患者的杏仁核活動過於活躍,導致恐懼反應過度激烈,因此在公眾場合中更容易感到恐慌。
病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社交焦慮症的症狀包括:

  • 強烈害怕社交場合或出現在他人關注下的情況:對於在社交場合中出現或與他人互動,患者表現出持續和過度的恐懼或焦慮。這種焦慮通常與被他人評價、羞辱或尷尬相關。
  • 對於社交場合的恐懼超出合理程度:這種焦慮或恐懼的程度超過了特定情境所引起的正常不適感,並且在社交場合中持續存在。
  • 避免社交場合:為了避免引起焦慮,患者可能避免參與社交場合,或在這些場合中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行為,例如回避眼神接觸、避免發言或避免參與社交活動。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治療方法包括血清素抑制劑(SSRI)和血清素及腦腎上腺素調節劑(SNRI)。透過恢復血清素和腦腎上腺素的平衡以改善情緒症狀。
  •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 (CBT)是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臨床心理學家會與患者建立互信關係,通過面談、分析和各種技巧,幫助患者糾正思維上的錯誤,從而改變逃避行為並減輕焦慮。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根據與臨床心理學家共同制定的計劃表,逐步練習面對自己害怕的場景,改善應對技巧,重建對這些場景的信心。臨床心理學家還會指導患者一些社交技巧和放鬆練習等,以幫助他們改善在社交場合中的表現並增強自信心。
我應該找誰幫忙?
  • 請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恐懼症 Phobia
甚麼是恐懼症?恐懼症(Phobias)是指患者對於一個特定情況或事物感到恐懼,而該情況或事物通常並不具有危險性,大多數人對此並不感到困擾。患者可能會出現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出汗等生理症狀,甚至可能感到自己快要死亡,渴望盡快逃離當時的情況。醫院管理局指出,約有2-6%的成年人患有恐懼症。
成因
  • 遺傳基因
  • 毒品:一些藥物,如安非他明、迷幻劑或搖頭丸,可能引起焦慮感。對於某些人來說,咖啡因已足以引發緊張感。
  • 生活經歷:過去的負面經歷以及目前生活中的重大轉變,例如懷孕、轉職、失業或搬家,都可能對焦慮症產生影響。
  • 生理因素:由於腦部中血清素失衡,患者會出現無法解釋且無法控制的緊張生理反應。因此,患者可能誤認這些症狀對生命構成威脅,例如誤將心跳加速視為心臟病症狀、呼吸急促視為窒息,或誤以為自己情緒失控等,這樣造成惡性循環,使緊張情緒不斷加劇和惡化。
病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恐懼症的病徵包括:

  • 強烈和持久的恐懼反應:對於特定物體、情境或情況,患者表現出持續和過度的恐懼或焦慮反應。
  • 避免受恐懼刺激:為了避免引起恐懼反應,患者可能避免接觸或處於特定的物體、情境或情況中。
  • 恐懼反應超出合理程度:這種恐懼或焦慮反應的程度超過了受到威脅的實際程度。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心理治療:輔助患者了解和調控他們的焦慮是治療的核心目標。治療可以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每週一次,治療週期通常為數週至數月。大多數治療方法基於認知行為療法的原則和方法。
  • 藥物治療: 是躁鬱症管理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常用的藥物包括鎮靜劑, 如苯二氮類藥物,抗抑鬱藥和Beta阻滯劑。這些藥物可以舒緩焦慮和失眠,減少由焦慮引起的身體顫抖。
我應該找誰幫忙?
  • 請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強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甚麼是強迫症?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焦慮症的一種。其特徵是出現強迫思想(obsessions)和強迫行為(compulsions)。這些強迫思想和強迫行為常常會導致患者感到焦慮和困擾,並對其日常生活造成明顯的干擾。
成因
  • 心理因素:性格特質,例如極度注意細節、有條理和對道德和責任有特別高的要求,這些特質在正常情況下是有益的,但當這些特質變得極端時,就可能導致OCD的發生。
  • 遺傳基因:家族中可能有多人受到影響,尤其是那些在兒童期或青少年期就出現症狀的人。研究還顯示,患者的大腦中的一種名為血清素的化學物質失去了平衡,而血清素在調節神經傳遞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腦部發展問題或細菌感染(例如A型鏈球菌感染)都可能引起OCD症的症狀。
  • 環境因素:壓力事件
病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OCD的診斷病徵包括:

  • 強迫思想(Obsessions):反覆出現且無法控制的思想、衝動或衝動觸發的慾望。這些思想通常是令人困擾的、不合理的,並且與現實情況沒有直接關聯。
  • 強迫行為(Compulsions):反覆執行的行為、儀式或行動,目的是減輕強迫思想帶來的焦慮或防止某種潛在災難的發生。(這些行為通常是不合理或過度的。)
  • 強迫思想和強迫行為的強迫循環(Obsessive-Compulsive Cycle):強迫思想和強迫行為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循環,即強迫思想引起焦慮,然後透過執行強迫行為來減輕焦慮。然而,這種緩解通常只是短暫的,並且無法真正解決焦慮的根源。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心理治療:包括面對引起焦慮的環境並避免相關反應,以及認知治療。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患者逐漸面對他們所害怕的情境,同時停止進行常見的強迫行為,並等待焦慮感過去,以減少強迫行為和焦慮之間的相互增強效應。透過認知治療,幫助他們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尤其是針對那些不切實際的自我批評。
  • 藥物治療: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可調節患者腦內的血清素,有助於減少纏繞思想和強迫行為。通常,使用的藥物劑量比治療抑鬱症的患者所需劑量高。抗強迫症藥物可以在患者使用期間,甚至幾年後,防止OCD復發。但藥物治療至少需要持續服用一年。
我應該找誰幫忙?
  • 請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躁狂抑鬱症 Bipolar Disorder
甚麼是躁狂抑鬱症?躁狂抑鬱症 (Bipolar Disorder),是一種情緒障礙疾病, 患者的情緒會岀現劇烈的波動,並週期性地經歷兩種極端情緒:躁狂 (情緒高潮)和抑鬱 (情緒低谷)。因此情緒的變化又被稱為「雙極」的 。患者在兩種極端情緒之間的時期,會表現岀較穩定平靜的情緒。情緒起伏每個人也會經歷過,但躁鬱症的情緒起伏很大,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讓他們感到困擾和手足無措。躁狂抑鬱症可分為「一型」和「二型」,而「一型」的症狀較輕。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指岀,大概每一百人當中,有一個會患上狂躁抑鬱症。
成因

成因未明

  • 遺傳因素:在遺傳基因完全相同的雙生兒 (同卵雙生) 中,若雙生兒的其中一人患有此症,另外一人有此症的機會隨著基因的相似度提高。
  • 腦部結構因素: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異常,如血清素,導致腦部控制情緒的部分出了問題。
  • 社會因素:生活中的壓力和童年創傷,童年創傷大大地影響人們調節情緒的能力。
病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躁狂抑鬱症患者可能會分別或混合地岀現兩個情緒周期:躁狂期 (Mania / Hypomanic Episode)和抑鬱期 (Depressive Episode)

在躁狂期的症狀:(Mania / Hypomanic episode)

  • 情緒異常且持續地高亢、任性或易怒
  • 膨脹/誇大的自尊
  • 睡眠需求降低(如:僅睡3小時就夠了)
  • 比平常更多話且滔滔不絕無法停止
  • 天馬星空的想法(flight of idea)或跳脫的想法(thoughts are racing)
  • 容易分心
  • 增加有目標為的活動
  • 過度進行會造成痛苦後果的活動(例:不停購物)

在抑鬱期的症狀:(Depressive episode)

  • 持續感到情緒低落或失去生活興趣
  • 體重有明顯的減輕或增加或食慾增加或減少
  • 失眠或嗜睡
  • 精神運動性激動(Psychomotor agitation)或遲鈍
  • 缺乏動力
  • 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不適當的罪惡感
  • 思考或集中力下降
  • 有死亡/自殺的念頭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是躁鬱症管理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常用的藥物包括穩定情緒的藥物,如鋰、抗驚厥藥物和抗精神病藥物。這些藥物可以幫助穩定情緒,減少躁狂和抑鬱的症狀。
  • 心理治療:在躁鬱症的治療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其中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法是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它可以幫助患者識別和改變負面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並學習更健康的應對策略。此外,插入式治療(Interpersonal Therapy, IPT)和家庭治療 (Family Therapy) 也可以幫助患者處理人際關係問題和促進家庭支持。
我應該找誰幫忙?
  • 請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睡眠障礙 Sleeping Disorders / Dyssomnias
甚麼是睡眠障礙(Sleeping Disorders / Dyssomnias)?睡眠障礙(Sleeping Disorders / Dyssomnias)是指一系列影響睡眠質量和睡眠模式的精神疾病。正常的成年人平均睡眠時間約7至8個小時,但睡眠障礙患者可能會比正常人睡更長或更少時間。睡眠障礙可大致分為兩大類:睡眠過多(Hypersomnia)和睡眠過少(Insomnia)。 根據亞洲睡眠協會調查指出,睡眠障礙是一個常見的疾病, 有8成的亞洲中年人患有此症。
成因

睡眠過多(嗜睡)的成因:

  • 睡眠呼吸暫停症(Sleep Apnea)
  • 經常感覺睡眠不足、疲累
  • 心理因素:精神疾病(如憂鬱症)、壓力過大、以睡眠來逃避日間的生活壓力

睡眠過少(失眠)的成因:

  • 心理因素:如焦慮、憂鬱症、躁狂症、壓力過大、過度擔心
  • 其他睡眠的問題:夜間腿部抽動症候群 (Nocturnal Leg Cramps)、夜尿症 (Nocturia)、睡眠呼吸暫停症(Sleep Apnea)
  • 睡前活動:進食過量、胃酸逆流、劇烈運動、情緒高漲
  • 生理時鐘週期異常:如出國時差、工作日夜顛倒、不良作息習慣
病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睡眠過多的症狀 (Hypersomnia):

  • 在同一天內反覆睡眠
  • 每天主要睡眠時間延長至超過 9 小時,但也無法恢復活力(即無法提神)

睡眠過少的症狀 (Insomnia):

  • 難以入睡: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入睡
  • 難以維持睡眠:頻繁醒來或醒來後難以重新入睡
  • 早醒:清晨醒來,無法再入睡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需經過醫師的診治再針對不同病因給予適當的藥物。例如:苯二氮䓬類藥物(安眠藥)和非苯二氮䓬類藥物(非依賴型催眠藥)可以用於短期治療失眠或其他睡眠問題。其次,抗憂鬱藥物可以用於治療與抑鬱症相關的睡眠障礙。這些藥物可以改善睡眠質量和調節睡眠模式。
  • 行為治療:改善睡眠衛生有助預防和妀善失眠問題,例如調整生理時鐘、放鬆練習、勿在就寢前3 - 4小時內運動、盡量不在白天小睡、勿在就寢前吃大餐、不要在床上看書、 有睡意才上床,睡不著應馬上離開床舖。
  •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一種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被廣泛應用於失眠治療中。失眠問題往往與不良的睡眠習慣、負面的睡眠信念和擔憂有關。CBT可有效改變這些不良的睡眠行為和負面的睡眠信念,以改善睡眠質量。具體技術包括睡眠衛生指導、睡眠限制療法、認知重組和放鬆技巧等。
我應該找誰幫忙?
  • 請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抑鬱症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甚麼是抑鬱症?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一種情緒病,患者會經歷持續的情緒低落。他們經歷的低落情緒和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經歷的更為極端、複雜和持久。低落情緒包括傷心、憤怒,有時還包括感到羞恥及罪過。同時,患者亦會失去感受快樂的能力,因此不能享受生活中的樂趣。 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指岀MDD是普遍的,全球約有5%的成年人患有此症,是導致死亡率高的精神疾病。
成因
  • 遺傳因素:一個人若其家人中有一人是MDD患者,他患上MDD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
  • 先天的生理傾向:腦部先天上就在生理功能上較脆弱,在面對外來壓力(如失去工作或和伴侶分手)到他的腦部不能承受的程度時,MDD即告發生。
  • 環境因素:經歷多種傷痛經歷 (如童年時失去雙親、遭受虐待、缺乏關懷,到長大後工作失意、失去伴侶等),這些長期累積下來的壓力,終使他們病發。
  • 化學物質:長期吸收一些化學物質所造成的毒性,亦是誘發MDD的常見成因。酗酒就是最常見的例子。
病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MDD患者的主要症狀:

  • 持續感到情緒低落或失去生活興趣
  • 體重有明顯的減輕或增加或食慾增加或減少
  • 失眠或嗜睡
  • 精神運動性激動 (Psychomotor agitation)或遲鈍
  • 缺乏動力
  • 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不適當的罪惡感
  • 思考或集中力下降
  • 有死亡/自殺的念頭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 是MDD管理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藥物可以調節神經傳遞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以改善負面情緒,從而減輕抑鬱症狀。但選擇和使用藥物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需要進行評估和監督。
  • 心理治療:在MDD的治療中也起著重要作用。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一種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它通過幫助患者認識和改變負面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以改善情緒和提升應對能力。其他心理治療方法,如插入式治療(Interpersonal Therapy, IPT)和解決問題療法(Problem-Solving Therapy, PST)等,也被用於MDD的治療,以改善他們面對日常生活的困難。
我應該找誰幫忙?
  • 請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對立反抗症及品行障礙 (ODD & CD)
甚麼是對立反抗症?對立反抗症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 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精神健康障礙。如果孩子出現易怒、急躁、好爭辯、對抗、鬥氣的情緒、甚至蔑視或報復的態度並持續六個月,而這些表現對孩子個人或周遭的人造成困擾,可能是患有ODD的徵兆。部分患者有可能兼患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抑鬱症或焦慮症等。研究指出,對立反抗症於男孩中較常見。此症通常在學前階段開始出現,只有極少數會遲於青少年時期開始出現。
對立反抗症的成因

目前成因未明,但普遍認為與以下三大因素有關:

  • 性情因素:孩子自身的情緒調節問題,例如較高的情緒反應、較低的挫折忍受力
  • 家庭因素:與父母相處不佳,面對家長嚴厲、不一致、疏忽的管教方式 / 父母的情緒問題或生活習慣問題如酗酒
  • 遺傳和生理因素:可能與一些神經生物標記有關,例如心跳、皮膚電導反應、基礎皮質醇反應、腦部前額葉皮質異常和杏仁核異常
病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病徵可以分為輕微、中度和嚴重三種程度:

  • 經常發脾氣和易被激怒
  • 經常跟有權威的人士(如父母或老師)起爭執
  • 經常主動拒絕或蔑視有權威人士的要求或規則
  • 時常故意激怒別人
  • 時常懷恨在心、對別人懷有惡意、或存報復性心態
  • 經常將自己的錯誤或不當行為歸咎於他人
甚麼是品行障礙?品行障礙 (Conduct Disorder, CD) 是指兒童或青少年不能遵守社會規範、持續及重複地違規、不顧他人權益或感受,而這些行為問題持續一年時間。一般來說,CD常見於較年長的兒童或青少年上,而青少年階段的發病率較兒童期高。部分患者是由ODD惡化而成;基於CD的行為問題徵狀,患者亦較容易變成少年罪犯。由於CD的發病期普遍遲於ODD,而且徵狀主要圍繞較嚴重的行為問題,有些人亦會將CD視為更嚴重的ODD。
品行障礙的成因

目前成因未明,但普遍認為先天和後天因素均有關聯

  • 性情因素:嬰兒時期難於照顧的特質和低於正常的智能
  • 環境因素:被朋輩排斥、結交不良青少年、從鄰里身上接觸到暴力
  • 遺傳和生理因素: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有CD病史,或父母有酗酒、抑鬱症、狂躁抑鬱症、思覺失調,或父母曾經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孩子會有較高機會患上CD
  • 腦部(例如前額葉皮質、杏仁核)結構性和功能性的差異
  • 家庭因素:被父母排斥、疏忽、家庭管教方式不一致、苛刻管教、過分體罰、受照顧者身體或性虐待、缺乏家長監管、早期在機構生活、頻繁地更換照顧者、在大家庭成長、家長有犯罪行為、濫用藥物習慣等
病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病徵主要環繞嚴重的行為問題

攻擊別人和動物:

  • 經常欺凌、威脅、恐嚇別人
  • 經常發動肢體衝突
  • 使用可以嚴重傷害別人的武器(例如球拍、玻璃、刀、槍等)
  • 殘暴地對待別人的身體和動物
  • 偷東西後跟受害者對質
  • 強迫別人與自己進行性行為

毀壞財產:

  • 故意縱火來嚴重破壞物件
  • 故意毁壞別人的財物

欺詐或盜竊:

  • 破門進入別人的房屋、大廈或車輛
  • 為了得到某些東西、協助或逃避責任而說謊、偷竊

嚴重破壞規則:

  • 在父母禁止下在晚上出外、離家到外面過夜
  • 逃學
有何實證為本的治療方法?
  • 現時,ODD和CD主要透過行為治療結合藥物治療。另外,專業人士亦會從家庭相處、家長管教及學校介入方面入手,制定治療方向。
  • 行為治療:教導患著冷靜自我的技巧及方法,以改善情緒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
  • 認知行為治療或社交技巧治療:列出所有有問題的行為(如發脾氣,報復),再列出一些想見到的好行為(如做功課,有禮貌的請求),讓孩子跟從
  • 藥物治療:服用藥物如精神安定藥、鋰劑
  • 家庭治療:邀請所有家庭成員,揭示和處理家庭內外影響家庭系統的因素
  • 家長訓練:改善家長行為管理技巧,如鼓勵家長透過參與孩子的活動來建立正面的親子關係、以稱讚和獎勵來增加孩子的好行為、提供清晰的指導和規則給孩子
  • 學校介入:教導社交技巧和控制情緒技巧,例如衝突管理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 鼓勵正面(如遵守課堂規矩)和避免負面行為(如在不適當的時候聊天)
我應該找誰幫忙?
  • 請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創傷後壓力症 (PTSD)
甚麼是創傷後壓力症?創傷後壓力症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是一種由於經歷或目睹了嚴重創傷事件而引起的精神疾病。這些創傷事件可能是身體上或心理上的,例如戰爭、性侵、暴力事件、自然災害或其他令人震驚和令人恐懼的事件。創傷性事件後感到短暫的恐懼或焦慮是正常的反應,之後便會慢慢平復。但如果這些創傷後的情緒徵狀持續一段長時間,甚至嚴重影響到生活,就可能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除了PTSD外,一些經歷過嚴重創傷事件的患者亦可能會患有急性壓力症 (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 ,一個相對較輕微的創傷和壓力源相關疾病。
如可分辨ASD 與PTSD?
  • ASD 是一種短期的症狀,通常在創傷事件發生後的三天至一個月內出現,症狀通常較輕微。
  • PTSD 則是指在創傷事件之後持續超過一個月的症狀, 症狀更為嚴重且持久,可能對個體的生活功能造成更大的影響。
成因

成因未明

  • 環境因素:經歷過直接/間接的創傷,或曾經受到死亡威脅、嚴重傷害或性侵事件。例如:個人直接經歷,目睹創傷性事件,事件發生在密切的人身上,和反覆接觸創傷事件的細節。
  • 心理因素:有精神疾病記錄的人士更容易患有患PTSD,例如有焦慮和憂鬱症等。
  • 社會因素:缺乏社會/家人/朋友的支持
病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創傷後壓力症的症狀可分為四個主要類別:

入侵性症狀:

  • 創傷事件的記憶會反覆、不自覺、侵入性地記起
  • 反覆出現與創傷事件有關令人痛苦的夢
  • 解離反應(例如,閃回),其中患者會感覺或表現得好像創傷事件正在重複發生
  • 對象徵或類似創傷事件產生明顯生理反應和強烈或長期的心理困擾 (例如:過大反應)

回避症狀:

  • 努力回避與創傷事件密切相關的事件和感受
  • 努力回避引起與創傷事件密切相關的事件和感受

情緒症狀:

  • 對自己、他人或世界持續且誇大的負面信念或期望(例如,「我很壞」、「沒有人可以信任」)
  • 對創傷事件的原因或後果的持續、扭曲的認知,導致個人責怪自己或他人
  • 會遭受記憶缺失,無法回憶起與創傷事件相關的細節
  • 持續的負面情緒狀態(例如恐懼、恐怖、憤怒、罪惡感或羞恥
  • 對重要活動的興趣減少
  • 與他人分離或疏遠的感覺
  • 無法體驗正向情緒(例如,無法體驗幸福、滿足或愛的感覺)

行為症狀:

  • 煩躁的行為,通常表現為對人或物體的言語或身體攻擊
  • 魯莽或自我傷害的行為
  • 高度警戒
  • 誇張的驚嚇反應
  • 注意力不集中
  • 睡眠障礙(例如:入睡或保持睡眠困難或睡眠不安)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心理治療:常用的心理治療有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及眼動減敏重組治療(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 EMDR)。CBT可幫助患者認識和改變負面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幫助他們處理創傷事件和減輕相關症狀。教授應對技巧,幫助患者處理焦慮和壓力。此外, EMDR 結合了眼動、認知重組和情感處理,因此可以協助患者在安全的環境下重新處理和解釋與創傷事件相關的記憶和情感。
  • 藥物治療:一些抗憂鬱藥物,如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可用於PTSD的治療,以幫助減輕焦慮、抑鬱和睡眠問題等症狀。但相關藥物需經醫生詳細評估後處方及跟進。藥物治療通常與心理治療結合使用,以獲得最佳效果。
我應該找誰幫忙?
  • 請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甚麼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當中涉及一系列認知、行為和情緒問題。 患者之間的徵兆和症狀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涉及妄想、幻覺或言語混亂,從而影響其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和自我照顧能力。
成因

成因未明

  • 遺傳因素:經歷過直接/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患病率會相對地較高
  • 腦部的生化物質受到影響:由於患者的多巴胺、大腦構造及傳導物質的不平衡,導致患者出現幻覺、妄信及其他思想障礙的病癥。
  • 心理因素:讓人極度緊張的事件或重大生活的轉變,例如失業、失去親友或在社交中被孤立,可能會引發精神分裂症
  • 其他因素:懷孕和分娩時的併發症,例如營養不良或接觸可能影響大腦發育的毒素或病毒﹔在青少年時期和成年早期因吸食大麻或濫用其他毒品
病徵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精神分裂症的症狀通常被分為「陽性病徵」和「陰性病徵」:

「陽性病徵」指一些不正常、脫離現實的思想和感官,並導致患者出現異常的行為表現。這些病徵可反覆出現,其中包括:

  • 妄想:一種固定的錯誤信念,即使有明顯的證據表明這些信念不真實。例如感到被逼害、思想行為受他人控制或以為別人在談論他。
  • 幻覺:聽到、看到、聞到、嚐到或感覺到不存在的事物,如看到其他人沒有看見的影像、聽見不存在的聲音、或感到被觸摸。幻聽,即「聽到聲音」在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見。
  • 思維或言語混亂:思維不清晰,缺乏連貫性及邏輯性,患者因而說話雜亂無章、自言自語或突然不言不語。
  • 行為怪異:出現如孩子般不可預測的焦躁行為,或表現無目的的重複運動。它包括緊張症,即一個人似乎處於發呆狀態,幾乎沒有運動或對周圍環境採取不尋常的反應。

「陰性病徵」指精神分裂症患者異常缺乏或不存在的症狀,相對於「陽性病徵」較難察覺,一般在患者的陽性病徵消減後變得明顯。病徵包括:

  • 情緒表達受損,木無表情
  • 減少說話
  • 社交接觸或參與日常活動的願望減少
  • 缺乏動力並對身邊事物,甚至個人衛生及基本自理不感興趣
  • 思想行動緩慢
  • 快樂體驗減少
有何實證為本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能有效地減退或消除患者的陽性病徵,也可以舒緩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從而有助患者投入現實生活。普遍處方藥物有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醫生會因應患者的病情、服藥情況以及對藥物的反應等來選擇適合患者的藥物。
  • 認知行為療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談話治療的一種,通過找出患者思維、感情和行為之間的關聯,從而幫助患者找到處理負面情緒和思維的實際技巧,以化解患者所面對的困境。
  • 家庭干預治療: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合作,並教育他們有關精神分裂症的正確知識,從而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解難技巧、信息交流、以及提高他們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復康治療:能有效地幫助及訓練患者面對及處理日常生活。專業醫護人員會按個別患者的情況來製定合適的治療計劃,例如自我照顧訓練、工作能力復康訓練、壓力處理及與家人相處的技巧等。
我應該找誰幫忙?
  • 請臨床心理學家做評估,再因應學童需要接受合適治療和介入服務:
  • 輔導心理學家 – 專注力/執行功能/情緒/行為治療
  • 臨床心理學家 – 情緒/行為治療
  • 精神科醫生 – 臨床診斷與藥物治療
Reference


images images
email facebook 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