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自己好似被困住,好難走出那段往事。」這種感覺是許多經歷過創傷的人共同的心聲。面對創傷的陰影,有時感覺像在黑暗中摸索,無法看到出口,但懂得自己正在經歷甚麼,是開始療癒的重要第一步。
創傷的成因 — 什麼事件令你感到「困住」?
創傷並非單純指身體上的傷害,更多時候是深植心靈的傷痕。常見會導致創傷的事件包括:
突如其來的重大事故或天災,例如車禍、地震或颱風。
受到暴力、虐待或家庭衝突的威脅。
突然失去親人,例如親人離世或家庭分離。
長期經歷忽視、情感冷漠或精神創傷。
兒童階段內未能被充分理解或被忽視的痛苦經歷。
創傷如何影響身心健康?
創傷的症狀會影響我們的多個層面:
1. 認知方面
反覆出現痛苦的回憶或閃回,仿佛重新經歷創傷。
難以集中精神,記憶力下降。
感覺事物失去意義,對未來失去希望。
2. 行為方面
迴避讓自己想起創傷的地點、人物或話題。
出現過度警覺,易驚嚇或過度反應。
可能沉迷於酗酒、藥物或其他行為以逃避痛苦。
3. 情緒方面
常感恐懼、焦慮、憤怒或無助。
容易感到憂鬱和孤獨。
可能經歷情緒波動大,忽冷忽熱。
4. 身體狀態
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或手心出汗。
睡眠困難、多夢或惡夢纏身。
頭痛、胃痛及免疫力下降等身體不適。
當兒童經歷創傷時,他們的反應往往不如成人明顯,更容易被忽略。孩子可能會透過玩遊戲的方式反覆重現那些痛苦的經歷,這是他們嘗試理解和處理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他們也可能變得退縮、不願與人交流,或表現出易怒和沉默的情緒。此外,創傷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常見的表現包括夜間遺尿和睡眠不安,這些都反映出他們內心深處尚未被舒緩的壓力與焦慮。
貼地實用的自我療癒技巧
面對創傷的複雜情緒,不妨試試以下建議:
尋找可信的人士傾訴:找到一位值得信任的家人、朋友,分享你的內心感受非常重要。傾訴可以減輕孤單與無助,讓你知道自己並非一人面對。
練習深呼吸和正念冥想:當感到心跳急促或情緒困擾時,嘗試用緩慢有意識的深呼吸來安撫過度緊張的神經系統。你可以一邊從一數到五,一邊慢慢吸氣,再從一數到五慢慢呼氣。配合正念冥想,專注於當下的呼吸和感覺,能有效減低焦慮與閃回的頻率。
保持規律生活作息:身心健康緊密相連,規律的作息對心理恢復至關重要。嘗試每天在固定時間睡覺和起床,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飲食方面,均衡營養和適量進食有助提升免疫力。你也可以嘗試夜晚蓋上柔軟的毛毯,聽聽喜歡的音樂,或擁抱心愛的寵物和軟綿的玩具,這些都能增添安全感和舒適感。
自我接納與耐心:創傷反應是身體和心理的自然防衛機制,不應該苛責自己。你可以以溫柔的方式提醒自己:療癒需要時間,給自己耐心和空間,慢慢向前走。
書寫情緒日記:當負面情緒湧現時,不妨試試寫一封信給當下感到悲傷或孤單的自己。你亦可以把所有讓人難受的情緒寫在紙上,然後撕碎,象徵釋放壓力和痛苦。又或者紀錄那些令你感到安穩和積極的瞬間,幫助自己抓住生活中微小的美好。
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服務︰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陷入恐慌、閃回嚴重,或情緒影響日常生活,應盡快尋求心理專業輔導及精神科評估,專業輔導服務提供一個安全而有同理心的空間,讓你放心談論創傷,減輕孤獨感及無助感、助你重建安全感、生活質素並走出創傷陰影。
參考文獻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23). Understanding PTSD and Trauma. https://www.apa.org/topics/ptsd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2022).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https://www.nimh.nih.gov/health/topics/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SAMHSA). (2014). Trauma and Violence. https://www.samhsa.gov/trauma-violenc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UK. (2021).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https://www.nhs.uk/conditions/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
Felitti, V.J., Anda, R.F., et al. (1998). Relationship of Childhood Abuse and Household Dysfunction to Many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Adults: The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14(4), 24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