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實錄📝
小小的力量 大大的夢想
一直有興趣從事心理學工作的我,深深明白實踐和研究經驗的重要性。大學畢業後,偶然間發現了Edge Development Centre的「樂信心理學人培訓計劃」,便毅然報名。不經不覺,五個月過去了,在這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日子裏》……
一直有興趣從事心理學工作的我,深深明白實踐和研究經驗的重要性。大學畢業後,偶然間發現了Edge Development Centre的「樂信心理學人培訓計劃」,便毅然報名。不經不覺,五個月過去了,在這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日子裏》……
「你畢業後想從事什麼類型的工作?」
相信只要是大學生的你,都一定為這個問題有過不少煩惱,而我亦不例外。一年前,我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決定透過工作實踐機會親身體驗感興趣的行業,抱著「先試一下吧」的心態主動聯絡了 Edge。
我是心理學和語言及傳播雙主修,大學四年一直在探索畢業後要向哪一方面發展。 雖然一直有興趣從事心理學工作,但也會擔心競爭很激烈。在大學四年級時,我成為了Edge 的intern,先是加入了「樂信好牧人計劃」 Operation Team,和其他Psychological Assistants一起負責與導師溝通,支援他們的教學,為他們尋找和整理教學資源。這讓我認識了不少對心理學有熱情的同事和衷心希望幫助有SEN學生的導師和EP。我感受到他們想透過心理學為為社會/服務問題出一分力的真心。靠着這份真心並互相協助、支持、學習,一些一開始看起來不易的項目/難題到最後亦能順利完成/解決。他們讓我學會了無論是在繼續走成為心理學家的路上,或是在幫助有需要的社群並完善服務上,都應該有迎難而上的信心。只有踏出嘗試的第一步,才會有以後的進步,再逐步走向目標
大概很多心理學系的同學也跟我一樣,一直夢想著成為臨床心理學家或是教育心理學家。
畢業後,一直在research的世界打滾,對著很多的數據,也看過一篇又一篇的文獻,卻總覺得自己缺乏clinical experience,看不清前線服務。
機緣巧合,在好友口中聽說了Edge這個地方,有機會加入這個團隊成為Intern,及後成為Full-time Psychological Assistant,再成為項目主任(Project Officer),轉眼就是一年半。
不少人問我:「你在Edge工作不是應該去考EP的嗎?為甚麼反而去了考IO(工業及組織心理學)?」我想,正是因為在Edge工作加深了對自我的認識,令我對心理學上不同的崗位有所反思。
我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開始成為Edge Development Centre 的實習生。Intern 的主要工作是為心理學家提供服務上的支援、與學校聯絡、行政支援等。這些工作聽來像是幕後工作,但其實當中有不少甚具挑戰性,充滿學習的機會。
不經不覺,在 Edge 已經工作一年半有多。時至今天,我仍然很感激自己當日有 send email 來尋求實習的機會,為我這年半的時光帶來不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