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与友人分享有关小学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时,收到的响应往往是:「什么?小学生都要谈生涯规划?」。是的,其实小学生涯规划并不是新兴的概念,不少海外国家如加拿大、新加坡等早已在小学阶段推行生涯规划教育多年。香港教育局最近亦订定了「小学生涯规划教育推行策略大纲」(下称策略大纲),将生涯规划教育由中学提早至高小阶段推行,帮助学生及早认识自己的志向和兴趣,为未来做好准备。
认识生涯发展理论
策略大纲中提及:小学生涯规划教育囊括三大学习要素,分别为「自我认识及发展」、「升学/事业探索」和「升学规划与管理」,而三者之中又以「自我认识及发展」为教育重点,这是因为小学时期正是发展自我的重要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唐纳.舒伯(Donald Super) (1980) 认为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和终身的过程,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均会有不同需要。根据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14岁或以下的孩子处于生涯发展的成长期,是发展不同的兴趣、建立态度、发掘能力和自我概念的时期。而他将成长阶段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幻想期(10 岁或以前)、兴趣期(11-12岁)和能力期(13-14岁)(见表1)。小学生正处于幻想和兴趣阶段,许多时侯通过外界认识不同职业,并对于自己感到有趣、好玩的职业充满幻想和进行模仿。譬如说,子女假装拿着咪模仿明星唱歌、或是在课室拿起粉笔模仿老师上课,这些都是孩子通过幻想和模仿表达对不同行业的好奇心。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于2016年进行的「儿童志愿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小五至小六学生心仪志愿头三位是明星、运动员及游戏程序设计师,亦有不少学生填上「Youtuber」、网络红人、游戏实况主播等非传统的志愿。这其实反映了孩子处于兴趣期的特点,以兴趣为中心,在投入参与的过程中开始联想至未来,希望追求持续地参与自己感到喜爱、有趣的事情。
幻想期 (Fantasy) | 兴趣期 (interest) | 能力期 (Capacity) |
10岁或以下 | 11-12岁 | 13-14岁 |
• 从外界接触不同职业 • 对于自己喜爱的职业充满幻想及进行模仿 | • 以兴趣为中心 • 理解、评价职业 • 开始作职业选择 | • 开始考虑自身条件与喜爱的职业是否相符 • 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能力 |
表1: Supper (1996) 将成长期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幻想期、兴趣期和能力期
在孩子的生涯规划教育中,家长可如何协助他们建立自我概念?
鼓励孩子「造梦」
笔者曾经在辅导个案中遇到一位非常喜欢画画的学生,因为妈妈认为画画没有前途、赚不了钱,而强烈反对她投放时间于画画,甚至批评她正在做一些没有用的事情,不要再发白日梦。这也令她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梦想时,建议家长可多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对孩子的梦想保持好奇。譬如孩子梦想成为画家的话,不妨多问问:「你为什么想要成为画家?」「想做怎样的画家?」。
也许家长会觉得孩子的一些想法「离地」、不切实际,别忘记他们仍在「造梦」的年纪,切忌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孩子的想法,扼杀孩子的梦想。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天马行空,鼓励他们大胆「造梦」,并给予他们无条件的支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梦想被重视,被呵护,给予孩子对未来的希望感。随着不同阶段的生涯发展,孩子会逐渐考虑自己的能力、价值观、外在环境等因素,调整自己的生涯方向。
增加孩子「造梦」的机会
上述「儿童志愿调查」结果显示,孩子选择未来想做的职业,或与其接触的事物有关。建议家长让孩子自小接触更多不同的课外活动,例如兴趣班、制服团体、参观不同博物馆及展览等。通过增加不同学习经验,创造更多寻找梦想、发展兴趣的可能性。
笔者曾遇上一位学习了不同种类舞蹈的学生,她表示从小妈妈安排了她学习芭蕾舞及中国舞,不过学了多年她觉得自己谈不上喜欢它们。她知道这些都是妈妈喜爱的兴趣,为了不让妈妈失望,她没有向妈妈表达内心想法。
增加孩子「造梦」机会的过程中,建议家长可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同时让孩子参与其中,给予他们有自我决定的机会,增加孩子对个人生涯规划中的连系感、自主感和胜任感。
参考数据:
Super, D. E. (198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6(3), 282-298.
Super, D. E., Savickas, M. L., & Super, C. M. (1996). The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3, 121-178.
女青公布「儿童志愿调查」结果. HKYWCA. (n.d.). Retrieved October 14, 2022.
撰文:Edge 辅导心理学家 彭俏姿姑娘 (Ms. Gigi Pang)
原文登于 新城教育(文章标题:认识生涯发展理论 增加孩子造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