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精選文章

專家精選文章
Edge心理專欄【分離三部曲】
專家精選文章
5 months ago
Twitter Facebook Email

 一張含有 文字, 人的臉孔, 螢幕擷取畫面, 卡通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Q: “我的孩子常常過分纏人,不讓我離開他身邊,連上廁所時也是。我離開他,他就哭得很厲害,給他玩具也沒法讓他分心,怎麼辦…”’

A: 我常常接到家長對於「分離 (Separation)」的問題:如何讓孩子在不過分傷心或焦慮的情況下與他們分開?

回答問題前,我們要首先瞭解小孩的發展和心理。嬰兒透過哭去表達要求時,父母若能明白他們的需要並立刻作出回應和安撫,就能讓他們取得安全感,並與父母建立一個良好的依附關係。這會使父母成為孩子的安全依附(secure base) 。因此,對於小孩子來說,與父母的距離越近 (physical proximity space) ,越容易讓他們在需要時得到回應及安撫,安全感越高。

每個小孩預備分離所需的時間都不同,大部分情況下家長不用太擔心。小孩的性格及經歷、當天的心理狀況和年紀也會影響分離狀況。


1. 性格及經歷

如果小孩一向性格慢熱或敏感,又或者曾經歷慘痛的分離,都會更難接受父母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因為他們容易害怕、容易不安,總是覺得父母離開後就永遠不會回來。

2. 當天的心理狀況

觀察孩子當天的心情也非常重要。小孩若當天脾氣不好,父母千萬不要對分離操之過急,應小心判斷他們是否適合與自己分離。

3. 年紀

大部分小孩在3歲前都希望能長期在父母身邊。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而在分離時奪走這感覺對於他們來說是件非常淒慘的事。

話雖如此,父母的困難也不能忽略。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務下長期不離開小孩的視線範圍,是件很吃力的事。既然分離無可避免,我有以下幾點建議,讓家長能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分離經驗:


練習分離時:

1. (循序漸進) 分離要循序漸進,例如先在家裡不同房間裡練習分離一分鐘,接著第二天分離兩分鐘,如此類推。

2. (指引) 將貼紙貼成一條路,例如貼腳板印,讓孩子知道可以沿著路徑找到父母。

分離前:

1. (眼神) 在孩子的視線水準 (eye-level)並保持眼神交流,確保他聽到及瞭解你將要離開他們。

2. (分離細節) 分離細節要既詳盡又容易理解,例如要去哪、幾時離開、回來後會跟小孩做甚麼等。

3. (重複) 分離前儘量多提幾次,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4. (視覺提示) 為視覺型小孩準備有關分離故事的圖片(例如你的照片、街市的照片等),讓他更容易記得及理解分離的意思。

5. (其他可依賴的人) 為孩子安排一個父母不在時可依賴的人。父母可以說 :「媽媽出去了,你可以和婆婆/工人姐姐玩,等媽媽回來後再告訴媽媽你們玩了甚麼啦!」

6. (處理情緒) 教導孩童處理傷心的技巧和掛念父母,例如告訴他:「你掛念媽媽時,可以跟婆婆/工人姐姐說,還可以叫他們攬攬你!」,亦可以教他以行動表達:「你想念媽媽時,可以去電視櫃那裡看看媽媽的照片!」(可預先準備照片,亦可準備平時用的對象,例如手巾。) 重聚時:

1. (反應:傷心) 如孩子在家長回來後表現傷心,要確認(validate)他們的感受,可以說:「媽媽出去,令你不快樂,是否生媽媽氣啊?是不是很想念媽媽?」

2. (反應:心情不錯) 若孩子在分離後心情還不錯,可以先表揚他們的勇氣,同時認同他們想念父母的心情,讓孩子感覺被理解。可以說:「媽媽出去,你一定很想念媽媽!」、「你是不是有時都想知道媽媽去了哪兒?」、「你真的很勇敢,想念媽媽卻仍然能與婆婆/工人姐姐投入玩樂!好玩嗎?我們現在一齊玩吧!」等。


Edge Development Centre

勞靄晞(勞姑娘)

輔導心理學家

認可初生嬰兒行為觀察員


Parenting Relationship Mental Health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images images
email facebook whatsapp